摘要:產品監管方面,焦瑾璞表示,優化金融消費者的環境,在于產品創新方面提高透明度,靠信息透明度的建設來解決。
10月24日,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保護局局長焦瑾璞在“2014互聯網金融創新與法制論壇”表示,下一步要重視金融行為的監管,從審慎監管轉到行為和產品的監管;ヂ摼W金融機構,只有從行為和產品角度才能監管得了。
產品監管方面,焦瑾璞表示,優化金融消費者的環境,在于產品創新方面提高透明度,靠信息透明度的建設來解決。同時,他還建議金融領域可以引進和研究“冷靜期制度”,消除信息不對稱,避免消費者與金融機構在突如其來的重大事件中利益失衡。
“像買衣服,買的不行,退了。理財產品、互聯網金融產品要騙大家的話要給它退掉。”焦瑾璞稱。
隨著互聯網金融近兩年的快速發展,行業“跑路”或者倒閉的企業不甚枚舉,例如P2P行業,究其原因不乏惡意詐騙的情況,不過也有不少是因為經營不善。
面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可能會遇到的“擠兌”問題,焦瑾璞分析稱,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原因:首先是散步謠言與消費者的非理性誠信;其次是羊群效應理論,人們容易有追隨和互相傳染的傾向;第三則是損失厭惡理論。